首页 体育娱乐项目英语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
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体育娱乐项目英语 > 新闻动态 > 寻脉管城:一场沉浸式文化溯源之旅

寻脉管城:一场沉浸式文化溯源之旅

发布日期:2025-04-16 02:39    点击次数:165

阳春三月,郑州管城回族区处处洋溢着盎然生机。街边柳树抽出嫩绿新芽,细长柳枝随风翩翩起舞;桃花、杏花争奇斗艳,浓郁的芬芳弥漫在空气中。

在中共管城区委宣传部的悉心指导下,3 月 29 日上午,管城区作家协会精心组织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考察活动。在协会主席路舒华和秘书长杨新伟的带领下,协会成员仓超、邹相、庞英、焦宏昌、冯长海、杨松林、杜启涛、姬会晓、吴相瑜等一行十几人,奔赴各个文化景点,探寻管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。

溯源商都遗址 探寻文明曙光

展开剩余84%

管城作协考察团首站来到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馆。郑州商都遗址作为早商时期的重要都城遗址,承载着 3600 多年的历史,被誉为 “中华第一都”。

踏入博物馆,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,仿佛带领众人穿越回那个古老的时代。在专业讲解员的引领下,作家们驻足在恢弘的浮雕壁画前,停留在一件件珍贵文物边,细细品味。

一件带有神秘纹路的青铜方鼎吸引了大家的目光,路舒华主席率先抛出疑问:“这些纹路是否代表着特定的含义?它们与当时的社会制度又有着怎样的联系?” 众人就此展开热烈讨论。邹相副主席凭借深厚的历史知识储备,分享了自己的见解:“这可能与当时的祭祀文化息息相关,这些纹路或许是一种沟通天地的神秘符号。” 作家们纷纷拿出笔记本,认真记录下每一个观点,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。

漫步文庙 领略儒家风华

离开博物馆,管城作协考察团来到郑州文庙。郑州文庙是郑州历史最悠久、规模最宏大的古建筑群之一,承载着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。

春日的文庙内,古木参天,碑刻林立,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面上,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。在大成殿内,一尊庄严的孔子像静静伫立,仿佛在诉说着儒家思想的源远流长。

庞英副主席感慨道:“孔子的教育理念至今仍影响深远,我们在创作中,可以思考如何将这种传统智慧融入现代生活。” 随即,众人围绕儒家文化在当代文学创作中的应用展开讨论。焦宏昌副主席提出:“我们可以通过讲述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儒家美德的故事,让儒家文化更贴近大众。”

探秘城隍庙 感受民俗魅力

随后,管城作协考察团来到郑州城隍庙。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庙宇,是郑州地区现存规模最大、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,也是研究郑州地区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重要实物资料。

城隍庙独特的建筑风格令人赞叹,雕梁画栋,飞檐斗拱,每一处细节都展现着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。庙内的壁画和木雕更是别具一格,每一幅壁画都栩栩如生,讲述着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;每一处木雕都精致细腻,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。

作家们在欣赏这些艺术珍品的同时,也深入探讨了民俗文化与文学创作的关系。作家仓超指出:“民俗文化是文学创作的根基,我们要善于从这些民间文化中挖掘出具有时代价值的故事。”

漫步商城文化街 触摸市井烟火

最后,管城作协考察团来到商城文化街。这里古色古香,充满了浓郁的市井气息。街道两旁的传统建筑错落有致,售卖的特色手工艺品琳琅满目,每一件都承载着管城的独特记忆。作家们漫步在文化街,与当地居民亲切交谈,了解这里的历史变迁和民俗文化。

作家杨松林感慨道:“这里的每一块砖、每一片瓦,都诉说着管城的故事,这些真实的生活场景是我们创作的宝贵素材。” 众人纷纷表示,要将这些鲜活的生活片段融入到文学作品中,展现管城的独特魅力。

考察结束后,全体成员聚在一起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交流。大家各抒己见,围绕如何将管城的历史文化与文学创作有机结合展开讨论,并确定了未来的创作方向。路舒华主席总结道:“此次考察让我们对管城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,希望大家能够以笔为刃,创作出更多反映管城历史文化和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,让管城文化在文学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。”

此次文化考察活动,不仅为管城回族区的作家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,也为管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一系列展现管城魅力的优秀文学作品将应运而生,让更多人了解管城、爱上管城。

发布于:河南省

上一篇:没有了

下一篇:没有了